守望清泉、共饮一方——小组成员实践心得

  在这次调研实践中,我深入田间地头,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,专注于探究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有关问题。我渴望通过此次实践,能够进一步探索农村的水源状况,倾听村民们对于饮用水的真实感受,以便为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。

  此次的调研地,我选择了我的家乡灵台县。它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部,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,泾河与渭河之间。然而,尽管灵台县地处泾河与渭河之间,水资源总量达9100万立方米,年均可利用总量5300万立方米,但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97立方米,是全国人均的19%、甘肃人均的36%。该县属于资源型、工程型缺水地区,尽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51.4%,但随着坷台水厂改造扩建工程等水利项目的实施,水资源状况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改善。那么,在这个资源型、工程型缺水的小县城,它的饮用水安全做的如何呢?我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踏上了走访之路。

  我穿梭于村庄之间,与村民们围坐一堂,耐心倾听他们对于饮用水的看法和感受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和调查,我欣喜地发现,农村的水源状况相对较好,供水设施逐步完善,水质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。这得益于政府近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,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村民们对于自家饮用水的可靠性和充足性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,他们的笑容中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。

  然而,随着调查的深入,我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。尽管村民们对水源的可靠性充满信心,但他们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却相对匮乏。许多村民缺乏简单的饮用水处理技能,对水质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。这种忽视可能会引起潜在的健康风险,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忽视,可能给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。他们依赖传统的取水方式,对于现代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了解有限。这种缺乏知识的情况让我深感担忧,因为水质的保障不仅仅依赖于源头,更需要科学的处理和合理的使用。在交流中,我还注意到村民们对于饮用水的期望和需求。他们渴望有更安全、便捷的饮用水供应方式,希望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水质监测和保障。这些期望和需求反映了村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也为我提供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向。

 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,我们小组成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。我们意识到,作为当代青年,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,特别是在饮用水安全这一关键领域。经过反复讨论和深入思考,我们最终探讨出加强水源保护、改善供水设施、加强水质检测、加强水质安全管理教育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,旨在为当地饮用水安全的再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。我们始终相信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、一起努力,就一定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我们的力量,让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更优秀的保障和提升。

  通过这次实践,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,还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调查和采访技能。与村民们进行深入交流,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,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。在实践中,我不断反思和总结,逐渐掌握了有效的采访技巧,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。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。这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,更是一个全方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。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,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,并将其与实际情境相结合,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  回顾这次寒假社会实践,我深感收获颇丰。通过与农村村民的深入交流,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。这次实践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相关知识水平,还锻炼了我的社会调查和采访技能,对于我综合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我坚信,通过不断参与社会实践,我将为未来的社会服务做好充足的准备。同时,我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注,共同为改善农村饮水条件、保障村民健康贡献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相关新闻